月夜
刘方平
更深月色半人家,
北斗阑干南斗斜。
今夜偏知春气暖,
虫声新透绿窗纱。
闫晓铮解读
千百年来,每当人们举头望月之时,月亮所承载的意蕴总会浮上心头。月因清寒和周期性圆缺变化,成为团圆的期盼和相思的寄托,也成为人生无常的象征。刘方平的这首《月夜》没有从这两方面着手,却也清丽、细腻。
夜半时分,月光映照着家家户户,庭院的一半笼罩在月光之中,“半”字体现了月光的清冷柔和与阳光的温暖炽烈不同。“北斗阑干南斗斜”写月以外的主要星象,北斗和南斗均已横斜,紧扣上句之“更深”的同时,又把读者的视线从地面上的人家引向月、北斗、南斗所在的琼宇。接着由所见转入所感,“今夜偏知春气暖”,就在今夜,就在此刻,才感觉到春天的消息,季节的变化,难以捉摸,诗人是如何感知的呢?原来是“虫声新透绿窗纱”,万籁俱寂之中,那或许微弱,或许稀疏,但一定含着初生之欢欣的虫鸣泄露了春天的消息。这里的窗纱之绿可能是其现实的颜色,也可能是感受到春气的诗人赋予它的盎然生意。此刻,彰显着生命萌动、昭示着万物复苏的虫鸣,非但不会打破这月夜的静谧,还会引起诗人对春回大地的欣喜之情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平台经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